全国消费一半用在购房 看从中产到房奴的蜕变

2024-11-08 03:31:32作者: 行业动态

  按照保守估计,今年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总额很可能达到5.7万亿6万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12万亿左右。从数据分析来看,居民的消费中有一半都用在了购房消费上。

  ■消费一半用在了购房上■居民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每增加1%,相应的消费贡献将减少0.28%。

  日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投资和出口增速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相对较慢,在GDP中的比重较低。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印度2008年人均GDP1024美元,而中国2008年人均GDP3266.8美元,是印度的三倍以上。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年平均增长8.8%。相对同期GDP9.8%的速度仍滞后;与投资和出口增速相比,2000-2008年,我国投资提高17.9%,净出口增长34.7%,分别比消费增速快7.2和24个百分点。

  从目前来看,“消费不足”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率的下降,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更明显。从1989年至2007年,我国消费率已从50.9%持续下降到35%水平。

  买还是不买,这样的一个问题已困扰了张先生大半年,作为石家庄郊县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在不知不觉中也被裹挟进了2009年的购房大潮中。“不买不行呀,周围的同事、朋友都在市里买了房子,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的也都是房子,给我的感觉是如果不在市里置一套房子就落伍了。”张在县城里有两套房子,孩子在市里上学,给孩子在市里提前安一个家成为他买房的最初动机。

  今年5月,张先生卖掉了手中的一处房产,然而等他拿着卖房所得的20多万想在市里买房时才发现,房价已经高得超出了他的想像。“转了几个月楼市,位置好一些的都在5、6000元以上,位置不好的又怕租不出去。”张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买一套70平方米的商品房大约要40多万,20万仅够首付,而每月还贷至少要2000多元,单靠租金远远不足,他每个月至少还得再掏出1000多元来才行。换句话说,一旦买了房,对他们这种普通公务员家庭来说,每月的还贷压力,将使原来的中产生活将一去不复返。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房价的上涨确实令人吃惊,2008年底,房地产平均价格3882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了4750元/平方米,均价出现了20%以上的涨幅。

  而从石家庄来看,今年以来的石家庄楼市也同样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统计显示,1-10月份,石家庄市办结交易手续的房屋达40086套,其中住宅达37163套,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都较去年“翻番”。并且创出历年成交量的新高。与此同时,10月,市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也达到438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49%。

  随着房价持续高位运行,一些衡量楼市的重要指标出现畸变。专家觉得,这表明楼市泡沫有不断积聚的趋势。

  国际上通行标准认为,合理的房屋租售比在1:200到1:300之间。这个比值意味着如果把房子出租,200个至300个月 (大致相当于16年至25年)内能收回房款,买房就是划算的。比值越高,房价中偏离普通居民消费需求的比重越大。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北京等部分地区房屋租售比一直高于国际警戒线月,北京地区房屋租售比达到1:434,上海地区达1:418,深圳、杭州均突破1:360,远高于国际通行标准。

  对这种观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目前并不是购房的时机,因为现在买房“买的是房地产的通胀”,而不是防通胀。

  其次是房地产发展周期和经济稳步的增长周期并非完全同步,以对CPI的上涨预期判断房价上涨周期不可行。一套期房从购买到入住再到取得房产证并上市交易,少说要一两年时间,而在这期间政府可能已通过对通胀的治理将楼市的泡沫挤掉,房价重新再回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这样,高位买入房产者不仅没能保值增值,还出现了资产缩水。

  从各个群体来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很大,依靠广大农民来促进消费潜力很大,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城市高收入阶层消费已经饱和,消费欲望已经不是十分强烈。城市中等收入以下家庭在国内外都是促进消费的主力军。这部分群体消费意愿强烈,数量较大。但是,一个畸高房价已经使得这个群体不能也不敢消费了。为了一套房子一家三代人一生收入都要搭进去,这对收入的制约可想而知。一位“房奴”如是说:“背负几十万的房贷,你让我如何放心消费?拿啥消费?”。

  从实体经济来说,畸高房价导致房地产出现的暴利正在诱使许多实体企业放弃本行业大举进入房地产行业,一方面对别的行业已造成重大影响,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众多企业一窝蜂涌进房地产行业导致泡沫被吹大,已经埋下巨大金融风险隐患。最为严重的是,畸高房价已经对消费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阻碍着消费的启动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自有住房服务消费占当年居民消费的7.4%。如果加上居民租房服务消费,居民住房服务消费占当年居民消费支出的7.9%。

  研究表明。如果房价增长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将会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一位专家引述国内一家机构的研究数据:居民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每增加1%,相应的消费贡献将减少0.28%。

  《蜗居》一剧描述来自乡下、有复旦大学高学历的女主角郭海萍和丈夫在大城市奋斗的心酸故事。郭海萍和丈夫在租来的小房子过了五年。为了买房,夫妻俩极尽节俭,连每月33元的交通费都想尽办法省下来;鸡蛋不舍得买,连吃包方便面都成了奢望;把孩子送回老家抚养,弄得孩子几乎不认识父母。为了房子,海萍夫妇背上了高利贷债务,妹妹海藻为了帮姐姐还高利贷,甚至走上“职业二奶”的道路。

  “我就是同海萍一样的人”“我就同小贝一样活着”身处房价高歌猛进的2009年,无论是购买首套住房的“刚需”,还是因生了孩子购买改善性住房的父母,房奴们对于这部电视剧可谓“心有戚戚焉”。

  “里边的故事太真实了,让人无法回避,欲罢不能。”在北京漂泊的陈阳敏夫妻俩感慨地和记者说。已经“奔三”的陈阳敏夫妻俩月收入不到8千元,每月除去伙食、房租、水电、交通费,剩余的钱根本不够抚养刚满1岁的孩子,只能将其放在海南老家由父母照看。北京朝阳区的漂亮楼盘,夫妻俩望了几年仍不可及,“租房多年,对房东忍气吞声,受尽委屈。想买房,看看每平米3万元的房价,我们的存款也许只够房子的一块瓷砖。海萍做房奴不幸,我们这些做不了房奴的更不幸。”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蜗居》中这样的经典台词很多,而其最能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还是海萍的那段话,“每天一睁开眼,房贷六千、吃穿用住两千五、孩子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管理费三百四、煤气水电二百,我每天至少得进帐四百,这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一语道尽不少都市人的心酸煎熬。

  2007年12月11日,第九届中国住交会在北京开幕。行为艺术家梁克刚的头和双手被“房奴”的镣铐紧紧锁住,他频频到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展台“抗议”,表达自己的行为艺术。当行为艺术结束,打开“房奴”镣铐后,该行为艺术家终于露出笑容。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海南一行政单位科员小张和记者说,海口房价虽不如上海高,但均价也近五千元。小张买房的首付款是“啃老”得来的,他每月的工资扣掉房贷和其他开支,余钱不到500元。“为了供楼,我担心失业,害怕家人生病,不敢吸烟不敢喝酒,连别人请客吃饭都不敢去,怕还不起人情。”

  网友“岁寒”说,在大城市中,若不是本地人或者原先就有房的人,不啃老、不借钱、没外块,完全靠自己的工资买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蜗居》中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买房奋斗史,真实反映了都市无房族的困惑和房奴的苦楚。

  (来源:广州日报)房是老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买房之后还贷款的生活被戏称为“房奴”生活。最近在内地荧屏上,与谍战、军旅题材一样流行的就是有关于房奴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房子》,《蜗居》这两部剧展现了真实的生活中的五种“房奴”,其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房子》的男主角伊世清(丁海峰饰)和妻子丁佳雁(陈瑾饰)过着安稳的“房奴”生活。但是伊世清的好友石天雷需要用钱,伊世清于是将家庭开支中用于还房贷的钱挪给了好友。房贷一直拖着,银行为此诉诸法律,导致房子要被强制拍卖。伊世清情急之下挪用公款还贷,结果面临牢狱之灾。

  面临问题:由于丈夫被公司开除,妻子丁佳雁不得不结束全职太太的生活出去找工作,并在从前爱慕她的旧同学公司上班。最终两人离婚。

  应对之道:尽管超前消费越来越普遍,但年轻一代还要建立家庭应急机制,在理财方面需要预留一部分用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样才可以避免陷入A型房奴的灾难。

  《房子》中的丁佳馨( 饰)的追求者谢千里(涂松岩饰)是“月光族”,她的母亲(李明启饰)却发话说:“没房子别想娶我女儿”,两人的爱情遭受考验。为了能多赚一些钱,她不惜将工作调换到郊区,却因此遭遇歹徒而被

  面临问题:女朋友好找,丈母娘难挑。遇上提出需要房子才能结婚的丈母娘还算好,万一遇到又要有房子又要没贷款的丈母娘,才是考验你财力的关口。

  应对之道:养成储蓄习惯,别做“月光族”,毕竟除了“老婆本”之外还要为家里老人健康预留资金。“月光族”太没安全感。

  《房子》中的C型房奴蒋红绫( 饰)的买房经历在80后人群中很有代表性,用父母的钱付首期,每月还贷让他们的生活背上沉重的包袱。

  蒋红绫原想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再买房,但她的丈夫冯大军想给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安全的家,固执地坚持要买房。为此冯爷爷卖掉了自己的旧房倾尽全力资助小夫妻,令小夫妻终于如愿加入到“房奴”大军中来。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冯大军失业,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最后房子还出现了问题

  面临问题:老人卖掉房子帮忙凑首期就面临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问题。家里人口多了矛盾就多,怎么样处理家庭矛盾成为这类房奴首要考虑的问题。

  应对之道:改变置业观念,要有自己的家不一定非要有自己的房子,租房子可以每时每刻根据家庭情况调整居住环境,总之别让全家人“吊”在一套房子上。

  海青在《蜗居》扮演女主角郭海萍,毕业于重点大学,租住在上海的小弄堂里。为了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她不得不和爱人省吃俭用,看房几乎成为她全部业余生活。然而房价的飙升令她不得不定期反省:为啥当初不买那套40万元的房子?最终,海萍以70万元的价格在远离上海的地方买到一套合适的房子。

  面临问题:存款利率总赶不上通货膨胀,单纯的储蓄没办法避免货币的实际贬值,任何人都需要仔细考虑投资增值问题。

  应对之道:要清晰地认识到十全十美的房子是没有的,如果实力有限可以先买一套过渡型的。

  在《蜗居》中饰演妹妹郭海藻。眼看姐姐郭海萍为了一套房子艰难地生活,她既想帮姐姐,又不想受苦,于是选择走“捷径”,为了帮姐姐买房子,去找对自己有好感的市委秘书宋思明( 饰)借钱,来往了几次之后,海藻爱上了这个有妇之夫,也断送了与小贝(文章饰)的美好初恋,走上了“职业小三”这条不归路。最终海藻和宋思明的不伦之恋以一死一伤的悲剧结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错爱”。

  应对之道:不是不可以走捷径,而是走捷径牵涉到道德问题,总有隐患,要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是人生可以舍弃的东西,哪些是人生不能牺牲的东西。

  我购买的是非毛坯商品房,开发商赠送了实木复合地板,但是品牌不算知名。收房后,我发现地板上有许多浅浅的小坑,不知这是否属于质量上的问题?我家为地采暖,1地板闻上去有一点味道,不算太严重,不知有没问题?另外,请介绍一下什么样的三层实木地板比较好。

  根据赵先生的描述,专家的判断是开发商提供的实木复合地板应当为多层实木复合地板。这类地板的表层一般仅为0.6毫米,质量差的可能还达不到这个厚度。1因此,有人穿高跟鞋等经过或有硬物磕碰后,地板就很可能形成隐形小坑。

  至于赵先生所说的味道,如果是木材本身散发的味道就不要紧,但如果是劣质胶水的味道,就必须防了。因为到了采暖季,地板受热,味道会完全散发出来,1有害化学气体的释放也会随之成倍增加,冬天家庭通风本就减少,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居住者身体不适。

  并查询一下该品牌的行业地位。1如果市场中并无销售或者品牌很弱,为稳妥起见还是将其换掉为好。

  目前,实木复合地板分为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和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是由三层实木单板交错层压而成,其表层为优质阔叶材规格板条镶拼板,材种多用柞木、山毛榉、桦木、水曲柳等;芯层由普通软杂规格木板条组成,材种多用松木、杨木等;底层为旋切单板,材种多用杨木、桦木、松木。而多层实木复合地板是以多层胶合板为基材,以规格硬木薄片镶拼板或单板为面板,层压而成。相对而言,1前者工艺技术要求更高,也更环保和名贵。三层实木地板的结构和稳定能力使室内设计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它还可以取材于整棵树做成长达5米以上的大板,铺装起来大气、自然、有无限延伸的空间感。

  另外,优质的三层实木地板其表板厚度能够达到3-5毫米,厚表层大大延长了地板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耐磨损,可翻新重复使用。不仅如此,厚表板可以让设计师在表层做锯痕、敲边、裂纹等更多创意设计,1在天然美的基础上彰显个性,这迎合了很多追求品位人士的高端需求。

  非毛坯房地板的板材质量和铺装工艺经常遭到业主诟病,那么我们收房后如何鉴别,什么样的问题又属于“非正常”?其原因是什么?1专业的人建议您可从如下几方面为自家地板把脉。1

  地板拼接率过高容易导致板面之间出现缝隙,地板和踢脚之间也容易离缝。除了铺装问题外,这也可能是地板伸缩率不合格造成的。1

  地板本身加工不够精细,铺装时又疏于处理,会造成铺装后板面高低不平,容易藏尘,视觉也不美观。

  安装环境潮湿或地板预留的伸缩缝不够就容易造成地板起鼓,严重的用肉眼即可辨别,较轻微的可通过在走路过程中是否有悬浮感,是否有空响来辨别。1